近日,《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丛书》首批成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丛书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起,遴选了一批优秀论著,内容涵盖了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文化、客家文化、创客文化、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集中反映了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史、论、评以及艺术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该套丛书由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出版,是我院进一步落实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内涵的重要举措。
自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来,围绕着这一学科领域的建设便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一年,深圳大学审时度势,申报并成功获批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式拉开了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界普遍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艺术学理论学科方向应该由艺术史、论、评和交叉与应用理论类学科组成。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特色十分鲜明,除了基于传统学科形成的“艺术史与文化传承”、“艺术理论与文化创新”和“艺术批评与文化传播”三个方向之外,作为新兴领域的“艺术管理与文化创意”构成了这一学科的亮点与优势。
多年来,深圳大学在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上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托机构之一,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一直秉持“学术立院、学科强院、服务兴院”的宗旨,始终以学术精进为己任,以推动我国文化创新和学术繁荣为职责。《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丛书》的出版,集中检阅和展示了最近几年我院在艺术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绩,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成就和研究体系。在新的发展时期,我院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继续培养和汇聚一流人才,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丛书简介
•《跨界融合与文化创新》(李凤亮、宗祖盼等著)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思考。全书共分为五辑,以“跨界融合”和“文化创新”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分别探讨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跨界融合与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与新型业态”“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创意之都与未来城市”等问题。本书立足前沿动态,关注现实问题,以跨学科的视野切入当前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文化业态与文化政策等,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
•《艺术史论集》(李心峰著)密切联系当下艺术史研究所提出的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了何谓元艺术史、一般艺术史是否可能、中国艺术历史进程的普遍意义与西方艺术历史过程的非普遍意义、艺术生产论对于艺术史研究的理论启示、作为艺术史重要形态的艺术类型史等等重要理论问题,试图以这些思考,走进当下艺术学理论现场,加入围绕艺术史的学术对话,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的艺术史学科的建构与发展有所助力。
•《艺术批评话语新探》(汪余礼著)是一部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建构艺术批评话语的论著。上编在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学话语建构之路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审美感通学批评”的一些初步构想,并阐明了它的根基、理念、内涵、特质、方法与旨趣;下编则运用这一方法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批评,从实践方面对艺术批评话语展开进一步探索,并提出了“正向感通”“反向感通”“复合感通”“隐性艺术家”“太极图式”等一些较有新意的批评术语。
•《艺术文化学新探》(黄永健著)为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学理论、艺术文化学研究及艺术创作实践总结的拓展性成果。全书以比较文化学、艺术文化学、艺术跨学科综合研究以及实例举证、历史还原推证等方法展开相关论述,着重探讨艺术文化的新动向、艺术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的相互促成关系、艺术形式创新的当代意义和文化反思。
•《客家文化艺术研究》(周建新著)围绕客家文化艺术及其创新发展这一主线展开,主要探讨客家文化艺术的概念及其价值、客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客家文化艺术具体分类、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艺术类型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客家文化艺术的当下境运与未来发展,是一部基于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客家文化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创客文化研究》(温雯著)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创客文化的著作。在文化与科技深入融合的文创产业发展进程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本书聚焦创客文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描绘创客运动的世界轨迹、厘清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从创客教育、创客创新、创客经济和创客手作等方面探讨城市发展中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可持续发展、文创产业迭新和新工匠精神等议题,提出创客文化融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