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依托,联合艺术学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单位组建而成,由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任主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教授任执行主任。
实验室定位于打造文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智库、创建新文科创新实验室、形成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1.打造文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智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面向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大需求,打造高素质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开展“顶天立地”的高水平、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提供文化发展决策咨询服务。
2.创建新文科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学术生态,推动多学科有机融合、深层互动、双向赋能,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把实践问题、现实问题用理论研究、学术思考特有的方式进行构建和表达,使学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穿透力、引领力和塑造力,让创新成为重点实验室最鲜亮的标识。
3.形成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放眼世界,高水平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切实把哲学社会科学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国家和广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三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数字化
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通过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研究新兴数字文化产业业态、新型文化企业数字化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数字化路径与机制,把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视为系统性工程,在产生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向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报告,推动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的研发、培育、孵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设文化产业数字化信息库,收集数字文化消费、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等信息,建构文化数字化信息系统分析模型,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2.建设文化产业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搭建数字文化产品开发、文化项目运营、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等虚拟场景,通过实验方法与质性研究的结合,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有效路径。3.研究文化产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数字化的市场需求、开发潜力、成长空间等进行综合评价,推动数字文化消费市场拓展、市场创新主体品牌化、产业数字化发展。4.探讨文化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治理方案,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文化产业数字化问题,建构文化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图谱,明确各生态位相关主体的关系结构及其演进规律,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治理方案与决策建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接轨新的时代需求为使命,以研究、培育为核心,以项目孵化为手段,以成果转化为目的,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跨界融合实现“非遗+”效应,构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培训、展览展示、项目孵化、文化旅游、IP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库和线上博物馆,建立体系完整的非遗数据库存储、著录、整合、检索、备份系统。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共享平台,为非遗资源提供高质量保护、传承、传播空间。3.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开发路径,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非遗的VR漫游、网上演出、非遗云课堂、5G全息投影秀、沉浸式展览等,通过游戏开发、文旅结合、衍生品开发、非遗IP孵化等,积极推进非遗文化、数字资源及其要素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4.借助多种数字传播渠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依托数据挖掘和AI技术,强化非遗资讯门户建设,开创非遗的精准传播,整合新媒体资源,提升非遗数字展示效果,扩大非遗圈层化趣缘传播,建设非遗虚拟体验中心,加强受众深度体验,创新非遗场景化体验传播。
(三)数字艺术创意设计
以“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为核心发展理念,以数字艺术的创意设计及成果推广为实践路径,旨在凝聚艺术、科技、人文、设计、商业等领域拥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共同寻求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进而将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全方位运用于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以此激发出更多元的跨界思维与艺术表现形式。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设数字艺术“基因库”,以材料、技法分析和图形图像搜集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数据档案的构建与保存梳理,从传统艺术品的历史脉络、艺术价值和创作缘起等知识坐标中提取关键文化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图形学和材料学的显微结构解析,从“文化-图形-材料”三个信息层面构建艺术品的数字“基因库”。2.以科学数据为依据研究艺术品的鉴证与修复,以“绿色设计”和“大设计”理念为引领,运用跨界创新思维方式,尝试对破损、老旧艺术品及装饰品进行修复或再生。3.采用前沿技术赋能的方式开展跨界设计,探索创意、创新、创造的再生路径,使其成为新的艺术科技藏品。4.探索数字艺术多样化的呈现场景,将沉浸式数字影像技术与多个项目相结合,通过场景营造,配合全息投影、AR、 VR、人机交互等科技手段,应用当下流行的创意设计软件,打造立体式、沉浸式等丰富的数字艺术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