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性发展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依托,联合艺术学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单位组建而成,由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任主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教授任执行主任。该实验室定位于打造文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智库、创建新文科创新实验室、形成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国家和广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三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022年8月,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这是深圳大学获批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全省唯一落户深圳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一、研究定位
实验室定位于打造文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智库、创建新文科创新实验室、形成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打造文化领域高水平专业智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面向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大需求,打造高素质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开展“顶天立地”的高水平、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提供文化发展决策咨询服务。
创建新文科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学术生态,推动多学科有机融合、深层互动、双向赋能,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把实践问题、现实问题用理论研究、学术思考特有的方式进行构建和表达,使学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穿透力、引领力和塑造力。让创新成为重点实验室最鲜亮的标识。
形成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放眼世界,高水平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切实把哲学社会科学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源源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人才构成
实验室汇聚了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艺术学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一批知名专家,如张晓红教授、周建新教授、张振鹏教授等,形成了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结构和科研队伍。
三、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国家和广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三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数字化
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通过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研究新兴数字文化产业业态、新型文化企业数字化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数字化路径与机制,把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视为系统性工程,在产生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向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报告,推动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的研发、培育、孵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接轨新的时代需求为使命,以研究、培育为核心,以项目孵化为手段,以成果转化为目的,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跨界融合实现“非遗+”效应,构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培训、展览展示、项目孵化、文化旅游、IP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
(三)数字艺术创意设计
以“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为核心发展理念,以数字艺术的创意设计及成果推广为实践路径,旨在凝聚艺术、科技、人文、设计、商业等领域拥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共同寻求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进而将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全方位运用于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以此激发出更多元的跨界思维与艺术表现形式。
四、未来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实验室为目标,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咨政建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为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理论研究
立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扎实推进文化数字化研究,积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文化领域的研究课题,尤其是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持续打造《文化科技蓝皮书》《荔园文创书系》《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年度学术报告》等学术品牌,培育高水平研究队伍,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全国文化数字化研究品牌。
(二)咨政建言
积极承担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托项目,积极参与中央及地方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文化战略。与省市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文化企业等单位广泛合作,接受各类委托课题、横向课题、招标课题,向项目委托单位提交高质量的项目研究报告和咨政报告,形成固定的、长期为决策部门和市场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品牌效应。
(三)学科建设
加强现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艺术学理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积极推进文化科技等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集中力量做好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和本科专业建设,重点培育文化数字化特色学科方向,争取获批“艺术学博士点”和“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学位点”,形成完善的本硕博学科体系。
(四)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当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实行“优才奖学金计划”“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资助博士生、硕士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问交流或参加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着力培养政治思想端正、文化素养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学术视野开阔、职业触觉敏锐、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五)成果转化
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文化经营机构、文化数字化人才建立协作机制,探索形成“前沿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产生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国家或行业标准,培育一批产品、项目、团队,推动实验室各项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