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22年度特别委托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数字活化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期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课题负责人深圳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晓红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
张晓红介绍了课题立项背景及研究思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8月获批成立。2022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数字活化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作为特别委托项目获得立项。选题来源于重点实验室的三大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和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立足“人文湾区”建设,积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研究设计遵循“数字化—产业化—场景化—国际化”的逻辑,下设四个子课题,在形成湾区非遗数字活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湾区非遗“数字化生存”与创新发展的应用场景,构建湾区非遗数字活化的协同机制并提出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各子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进展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子课题一负责人人文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院长高志忠重点介绍了故宫学研究的成果,包括故宫学研究丛书的策划和出版,以及在今年6月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3年故宫学年会。子课题二负责人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深圳大学敦煌艺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旺重点介绍了在敦煌学的系列研究成果及艺术创作,如“敦煌再生艺术展”主题海报作品获得2022DIA米兰国际设计周二等奖。子课题三负责人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雯介绍了子课题组成员在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数字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获《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项目“纹藏——中国纹样数据库”“基于中兴开物 APP 构建复合元宇宙,打造数字文化新体验”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及铜奖。子课题四负责人外国语学院教授蔡新乐介绍了在中华经典外译以及在“非遗”传播指数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
各子课题成员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重点,包括体育学院副教授张洁对粤港澳大湾区体育非遗数字化治理的长期研究及对国家级非遗客家麒麟舞的案例跟进、师范学院副教授金春媛对澳门非遗及其数字化展陈的持续关注、人文学院副教授陈雅新对粤剧海外传播的深入研究、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杨鹏城对木版年画的研究等。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辛广勤对数字“活化”的内涵及英译进行了探讨。
基于以上研讨,张晓红提出研究报告的设计思路,包括理论篇、案例篇及咨政报告篇,以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研究专长,突出成果在学术层面、应用层面及咨政层面的立意与创新。理论篇将深入研究非遗数字活化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场景体系和传播体系;案例篇将着重研究麒麟舞、鱼灯舞、阳江风筝、纹藏、元宇宙数字文化体验等本土非遗及数字化案例,以及故宫、敦煌非遗在湾区的落地、传播与交融;咨政篇将选取湾区非遗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湾区非遗数字活化的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张晓红总结指出,希望依托深圳大学非遗研究及实践的中坚力量,产出重点实验室具有标志性的重磅成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指导下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非遗“双创”书写一份优秀的“深大答卷”。
(供稿人 温雯 谢颖馨 梁海岚 莫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