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专著《元艺术学》《现代艺术学导论》《日本四大美学家》;论文集《艺术学论集》《开放的艺术》《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正名》《艺术生产论的视野与射程》《艺术史论集》;主编《艺术类型学》《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等。
编者的话: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经过调整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从文学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今年是第十个年头。十年来,艺术学科的各个层面不断发展、向前推进。作为艺术理论的基本层面,艺术体系问题也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话题。这一体系中,艺术如何分类?新时代,随着艺术学科的发展其边界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李心峰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与成果?本期讲坛就跟随李教授打开艺术世界的地图一览之。此次讲坛是李教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所做的演讲,也是以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18ZD03)阶段性成果。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什么是艺术的体系?它要探讨的是个什么问题?
简单地说,艺术的体系,就是对于艺术的种类、类别所构成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艺术的世界,由哪些基本的、主要的艺术门类所构成?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艺术分类学的问题。
也许,我们会说,艺术有多少种类谁不知道啊?这有什么值得研究的?然而,当我们再追问一句:当下的艺术世界,究竟有多少艺术种类?具体包括哪些?似乎谁都说不清楚。正所谓越是熟悉,往往越说不清楚。我们现在就努力把它说清楚。
从丰子恺《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谈起
丰子恺先生作为我国现代的一位艺术大师,我们对他都比较了解。不过,人们对于丰子恺的印象,大多停留于他是中国漫画艺术的先驱,他创作的《子恺漫画》可谓家喻户晓。我们可能还知道,他是位著名的散文家。其实,丰子恺先生在艺术领域是一个难得的通才。除了绘画、书法等美术领域外,他也精通音乐,出过多部音乐理论著作。他还是位有成就的翻译家,翻译过《艺术概论》等不少艺术理论著作。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是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艺术理论家,曾出版过多部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专著和文集,如《艺术漫谈》《绘画与文学》《艺术修养基础》《艺术趣味》等,广泛涉及很多艺术理论问题。其中,有关艺术的分类问题,就是他长期思索的问题,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入,他对艺术分类的看法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丰子恺多次论及艺术分类,其中有两篇发表于1943年《中学生》杂志的文章《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阐发最为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在这两篇文章中,他将整个艺术形容为一个风景秀丽的大花园,并将这一“艺术的园地”分为东、西二境。其中东部有七境,包含书法、绘画、金石、雕塑、建筑、工艺、照相7种艺术。它们从书法到照相,依核心到外围、从深处到大门的次序排列,越到深处,艺术的精纯度越高,地势也就越高。与之对比,西部有五境,包括音乐、舞蹈、文学、演剧、电影5种艺术。其排列次序也和东部类似。把东部七境与西部五境加在一起,刚好是12种艺术。按照中国人将12叫做“一打”的传统,这12种艺术被称之为“一打艺术”。他指出,过去人们概括艺术体系只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音乐、舞蹈、文学、演剧8种艺术,现在应该加入书法、金石、照相和电影这四种艺术。这样,就形成了丰子恺独特的“一打艺术”的分类体系。
那么,丰子恺这一体系的划分依据何在呢?他的阐述极为简洁明了:东部七境皆静景,西部五境皆动景。他是按艺术存在的静与动的区别来划分艺术的两大领域的。其实,今天来看,这一分类也暗含了至少两个更为深刻的标准:一是本体论标准(存在论标准),即按艺术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存在方式区别两类艺术。就是说,丰子恺所枚举的东部七种艺术都是空间性的艺术,而西部五种艺术都是时间性艺术或时间-空间综合艺术。二是认识论标准(心理学标准),即按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方式,按照人们接受艺术时的视听觉关系来划分艺术。这个标准和前面一个标准相对应,即东部七种艺术是视觉艺术,而西部五种艺术属于听觉艺术或听觉-视觉综合艺术。这就是近80年前丰子恺先生为我们画出的艺术之园的地图。
现在,近80年过去了,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均发生了极大变化,艺术世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禁要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丰子恺所概括的“一打艺术”还能否反映今日艺术体系的真实面貌?他将艺术的园地仅依据动与静之别划分为东西二园是否过于简单?是否还有某些艺术样式需要概括到今日的艺术体系之中去?
为什么要研究艺术体系
在回答以上几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作为前提的问题需要给予回答。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艺术体系?研究它意义何在?如上所述,丰子恺《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都是写给中学生看的。那么,是不是有关艺术体系的问题,仅仅具有给中学生普及艺术基础知识的意义呢?
实际上,艺术体系或艺术门类的划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基础理论问题,涉及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阐述。
首先,从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看,艺术体系的研究是艺术基础理论中重要的、核心的问题之一。艺术的体系,就是艺术现实的系统存在,是需要我们不断跟踪、观察、总结、阐发的对象,是艺术理论研究的本体。不关注艺术体系的所谓艺术美学、艺术哲学,只能成为不接地气的空头理论;对艺术体系的概括如有重大疏漏、偏差,会影响到整个艺术理论的水平,影响到包括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艺术研究的方方面面。
其次,从艺术的创造和生产方面来看,科学的艺术体系的建构对于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和布局影响极大。不完整、不系统、不科学的艺术体系建构,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艺术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甚至给某些门类艺术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从艺术的教育与传播方面来看,人们从事艺术的教育、传播,需要科学的艺术分类,需要完整系统、符合实际的艺术体系理论支持。比如,现在的中小学艺术教材,如何向同学们准确、系统地介绍艺术分类的知识?大学的《美学概论》《艺术概论》教材如何为艺术门类的划分提供一个令人信服、能够普遍为人接受的方案?进而,我们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教材如何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科学的阐释呢?现实的情况是,中小学教材中关于艺术分类的知识,还不如丰子恺的“一打艺术”更清晰科学;大学的美学概论、艺术概论有关艺术的划分各行其是,没有章法,甚至混乱不堪,令人深深忧虑。
第四,从艺术的管理方面来看,艺术体系的建构对于艺术管理工作也会产生各种影响。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体制主要由各艺术行业协会(主要是文联、作协及其下辖的各协会)、党的各级宣传主管部门、各级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中的艺术管理机构等所构成。这些艺术管理的体制、机制、机构之间的业务分工、职责划分,也常常需要根据艺术学科有关艺术体系的划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管理实践。现实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无法理解的矛盾现象。比如,说是“文联”(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协却不在文联里面;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协却是与文联相并列。等等。这就会出现许多管理上的难题。本来作协刚成立时与文联相并列,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必要性,但是时移世异,今日文学已经不再是艺术的中心或艺术中的龙头老大,只是艺术诸门类中的一种。因此,以往延续下来的某些文化艺术管理机制机构,是否应该做必要的改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五,从艺术学自身的学科建设方面看,艺术体系的研究也非常必要。艺术学自2011年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学科。这门崭新的学科,应该如何规划它下面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这对于它自身的发展非常关键。这就需要以科学的艺术体系的概括作为理论依据。目前在全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艺术学学科门类中除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外,还包括面向各个具体艺术门类的四个一级学科,即音乐与舞蹈学、戏剧影视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如果从艺术体系的角度看,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为何围绕着这四个一级学科的争论持续不断?今后怎样调整才能更加科学、避免争议?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六,从建构有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需要来看,我们在进行艺术体系的理论概括时,如何充分重视对中国特有的艺术种类的理论阐释与体系定位,是一个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我们从丰子恺先生将书法、金石列入艺术体系就可以看出,艺术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们今天对艺术体系的概括,也一定要重视艺术体系的民族性,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
丰子恺艺术地图的重新审视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丰子恺所绘制的艺术地图。
艺术的体系,最初是在西方近代艺术理论中提出来的问题。18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夏尔·巴托在其名为《归结为一个统一原则的美的艺术》的著作中,提出了由5种主要艺术即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诗所构成的“美的艺术”体系,这标志着西方近代艺术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一艺术体系在法国“百科全书派”那里被加以局部改造:从5种艺术中拿走了舞蹈,加入了建筑。自此,由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5种艺术构成的“美的艺术”体系被流传、定型,成为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的普遍共识。
这一由5种艺术所构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在20世纪之初,经由王国维、鲁迅等人引进到中国,成为我国传统艺术体系开始向现代艺术体系转型的标志。不过,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在宗白华等人的文章及一些艺术理论译著中,有关艺术种类的概括,在数量上已经上升为7种,就是在过去5种美的艺术基础上,增加了舞蹈、演剧2种。到了20年代末,由丰子恺翻译的黑田鹏信《艺术概论》(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初版)又在艺术体系中增加了工艺美术,使艺术的体系所包括的艺术达到了8种。当1935年丰子恺出版《绘画概说》时,他已经不满足于黑田鹏信《艺术概论》对8种艺术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由11种艺术构成的艺术体系,即在以往8种艺术基础上,新增了3种艺术:书法、照相、电影。(参见《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第二章“现代艺术体系”)
又过了8年,1943年丰子恺在《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艺术与人生》等文章中,再一次对他的11种艺术的体系予以补充修正,如上所说,提出了“一打”即12种艺术的体系。(1946年初版的《艺术修养基础》一书,再一次确认了他的“一打艺术”的理论)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丰子恺“一打艺术”的体系。
丰子恺先生立足于当时艺术的现实,作出了一系列独到贡献:一是在艺术种类的数量上,由8种增加为“一打”;二是新增加的4种艺术中,有两种为中国特有的———书法、金石,这体现了他概括艺术体系的民族性内涵;三是他增加的电影和照相两门艺术,体现了艺术体系建构的时代性内容。总之,当我们再次审视丰子恺的艺术地图时,看到了他努力建构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有突出时代特色的艺术体系的开拓性探索。
不过,在时隔近80年的今天,我们在充分肯定丰子恺了不起贡献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进一步提出并思考如下问题:第一,今天的中国艺术仍是“一打”吗?这符合目前艺术的实际吗?当下,至少要把电视艺术概括进去吧。还有,在传统中国乃至今天中国的民间影响力很大的曲艺与杂技呢?要不要概括进去?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第二,丰子恺提出了动与静的区分标准,这个标准目前看来是不是存在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移动雕塑等等。一些新的艺术实践都在挑战这个分类。第三,把艺术划分为东西二境,是否太过简单?
为此,我们课题团队对于“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作了一些新的理论概括。我认为,研究艺术的体系,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是艺术体系的层次性与基本艺术种类的核心地位。如果对艺术的体系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就必须认识到,艺术的体系绝不是只有艺术的门类(我们称之为“艺术的基本种类”)这一个层次,而是存在着很多的层次。比如,丰子恺就把他的“一打艺术”,又进一步概括为东部七境的静的艺术与西部五境的动的艺术两大类;李泽厚1962年发表的《略论艺术种类》,将他总结的9种艺术,进一步概括为五大类,即实用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这些都是对基本艺术门类上面一个层次所做的概括。而每一个基本艺术种类,又都可以向下一个层次划分出它们各自的艺术体系。如,音乐可以划分为声乐与器乐;绘画可以区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等等。
在艺术体系内部的各个层次中,我们特别强调“艺术的基本种类”这个层次的核心地位、特别的重要性。平时所说的“艺术的体系”,一般都是指由艺术的基本种类所构成的艺术的体系。
接着上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思考现代中国的基本艺术种类有多少?是哪几种?坦率地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修正、深化的过程。在写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现代艺术学导论》中,概括了一个由12种基本艺术种类所构成的“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即书法艺术、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曲艺、电影艺术、电视艺术、杂技、建筑艺术、实用-装饰工艺艺术。其中的“美术”,具体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摄影艺术。到了由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艺术类型学》于1998年出版时,已将上述12种艺术修正为14种。因为我们发现,把包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这三种基本的、重要的艺术门类的“美术”放在艺术体系中的“基本艺术种类”这一层次上,是与学理逻辑不合、也与艺术体系的形成及发展历史不符的做法,理应予以修正。于是,把“美术”一分为三,将绘画、雕塑和摄影艺术都作为艺术的基本种类,便得到了由14种基本艺术种类构成的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
那么,这14种艺术体系的概括是否还有进一步修正、调整、完善的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于2018年作为首席专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18ZD03)获得立项以来,课题团队在研究中已经意识到,将“语言艺术(文学)”作为“基本艺术种类”与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并列在同一个层次,恐怕也不合适。文学可能同“美术”一样,它是艺术基本种类上面一个层次的概念。这样,就有必要把“文学”也一分为三,即诗歌艺术、散文艺术、小说艺术,将这三种艺术列入艺术的基本种类。这样,以上的14种艺术就将变为16种艺术。另外,在电视艺术之后,随着电子计算机艺术、网络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的迅疾变革发展,是否还有某种新的艺术样式需要概括到今日或未来的艺术体系之中?这都是需要我们课题团队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艺术学界同仁共同探索的问题。
还有,像丰子恺先生那样以动与静的区别把艺术园地划分为东西二境,能否概括今日的艺术世界?比如,能简单地说文学是动的艺术吗?把它与音乐、舞蹈、演剧、电影归为一类,是否合适?因为文学极其特殊,是以语言为媒介诉诸想象的艺术,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视觉艺术或听觉艺术。再如,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与计算机艺术,加上电影之前的摄影艺术,能否简单归入之前的传统艺术家族?是否已经构成新的艺术家族?我们如要绘制今日中国艺术园地的地图,可否划分东西南北四境,归纳概括出艺术世界的“四大家族”?这正是《艺术类型学》与“当代中国艺术体系”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家族相似性原理,依据发生学的亲缘关系概括出艺术四个大的类别,艺术的“四大家族”即造型艺术、演出艺术(在场实演艺术)、语言艺术与现代映像艺术,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分别置于艺术园地的东西南北四境之中。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所打开的艺术世界的地图的一个初步的轮廓图。这里面有不少异彩焕然的景观,融入了我们的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把曲艺、杂技列入演出艺术家族,视为基本艺术的种类;把摄影艺术作为现代映像艺术中最早诞生的基本艺术种类,而不是视为造型艺术之一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