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成果亮点
(1)政策研究与战略阐释
周建新教授完成的《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加速文化产业创新》研究报告(2025年2月10日),为文化数字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系统性的决策参考,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阐释》一文发表于《特区实践与理论》2025年第1期,深入剖析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获得了深圳市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2)理论创新与国际传播
周建新教授团队在《中原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与框架构建》,提出了文化数字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模型,为文化产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姚睿研究员在《中国日报》上发表的英文成果《Micro dramas can better tell China stories》,探索了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宗祖盼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上发表的《“双演”融合的内在逻辑、思维升级与未来趋势》,深入剖析了“双演”融合的内涵、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为文化产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3)城市文化与影视研究
周建新教授团队的《城市漫游的人文机理与景观再造》被《新华文摘》2025年1月全文转载,并同步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转载,形成了城市文化研究领域的标杆案例。
郑禾名稀在《艺术学研究·广电聚焦》2025年第1期上发表的《交互类影视受众参与的体验困境及应对策略》,填补了交互影视研究的空白,为交互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4)年度学术报告发布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24年度学术报告》由周建新教授团队完成,发表于《深圳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全面梳理了文化产业年度的发展动态,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著作出版与学术积淀
张晓红教授近期出版两部力作: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深度解析大湾区人才与创新战略,为政策制定提供新视角。
《荷兰汉学研究文集》:汇编荷兰汉学多领域成果,促进中荷文化交流与国际汉学研究。
两部专著不仅彰显张晓红教授在人才战略、创新发展及国际汉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也极大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
三、智库服务与专家聘任
(1)高端智库角色强化
周建新教授获聘深圳市第七届决策咨询专家(聘期五年),积极参与城市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周建新教授受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高质量发展咨询专家,致力于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车达老师担任CCTV《非遗古乐·以声唤生》栏目艺术顾问,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提升非遗艺术的传播效能和社会影响力。
四、学术交流活动
2025年1月10日至11日,周建新院长赴北京大学参加2025年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暨第十一届创意管理峰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算法与心灵——AI意识如何重塑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旨演讲,分享了AI技术在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